名寺古刹 |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
为度有缘众生,
留下舍利子作众生福田。
阿育王统一印度后,
为弘传佛法,
造了八万四千座佛祖舍利宝塔,
布于八吉祥六殊胜之地,
造福四天下众生。我国共布有十九座。
佛陀舍利,是佛教“三宝”之一“佛宝”的象征,被公认为“最上福田”,是所有佛教徒共同崇奉的圣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我们特此推出舍利宝塔系列,与您一起走进藏有佛陀真身舍利的圣地,在佛塔与山水间寻觅觉者。
宝光寺在成都市新都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禅宗寺庙之一,也是我国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之一。相传始建于汉代的宝光寺,至今保持着我国早期佛教寺庙“塔寺一体、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踞中心”的寺庙格局。在宝光寺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宝光塔始终是宝光寺艺术与文化中的核心与灵魂。
宝光塔是一座十三重砖木结构舍利塔,高耸于大雄宝殿前。塔身六重以下向东略倾,以上向西倾斜,以此平衡,仿佛杯影蛇弓,屹立不倒,构成其奇妙之处。
相传古时地震,宝塔摇摇欲坠,佛教徒冒生命危险前来保护,感动了天帝,派来四位与塔同高的天神在四周扶持。其中一个用力过猛,塔就从此向西倾斜了。宝光塔有“东方斜塔的美誉”,堪与“比萨斜塔”比美。
宝光塔历史传承
宝光塔始建的确切年代,已无从考证。根据终南山道定量律师撰《集神漩塔寺三宝感通录》记:隋代,蜀王杨秀在此掘地,得大石,知诜禅师遂于石上建九级森林塔。是时,每有旱涝,官民于此礼拜祈雨,有灵应,故寺名“在石”,塔名“福感”。
后来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寺庙,在石寺也难逃劫难。公元881年,因黄巢起义,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驻蹲。
夜晚唐僖宗看见福感塔遗址处有霞光迸射,下命挖掘,得到一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遂命随驾高僧知玄监修十三级四面砖塔,并将舍利放在塔内,取名“无垢舍利塔”,赐寺名“宝光”。
唐僖宗宝光寺奇遇
唐僖宗不是一个成功帝王,却是一位十分尊崇佛教的皇帝。唐僖宗的宝光寺奇遇,如今已成为动人的历史故事,目前宝光寺七佛殿正殿的前廊柱下的两个“唐僖宗行宫遗础”,及其仍然封砌在宝光塔内的当年建塔时的刻字砖,被称为是这段历史的佐证。
明代大儒杨升庵曾感慨这段历史,提诗曰:“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莲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从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渡海杯。”唐代之后,成都先后经历元初战乱、明末战乱等历史浩劫,宝光寺多次毁于战乱而遭致荒废,唯有宝光塔始终巍然不动。
宝光塔高三十米,塔身有十三层,为密檐式四方形塔砖。塔基为须弥座,周围建有八角形的石勾栏,栏板上雕刻着释迦牟尼佛的应化故事。塔底层的南面佛龛内有释迦牟尼佛的贴金坐像一尊。
佛龛上方悬挂有“光明藏”匾额,佛龛左右刻有“寺镇牟尼青色宝,山飞舍利紫霞光”的对联,均由中国近代佛教界的泰斗——太虚大师亲笔题写。
十三层的塔身中,每层中都嵌有十二个小佛龛,其中每面各三个佛龛,每个佛龛内有小型佛像一尊。每层的四角皆挂有铜铃。塔的外形逐层稍微收小,愈往上层高宽逐渐递减,以鎏金铜宝顶收顶。
每当在夏日艳阳之中,宝光塔顶的鎏金铜宝顶、佛龛内的贴金佛像、镀金的匾额和对联同时闪烁出气象万千的微妙金光,让人肃然起敬。在碧蓝天空的衬托之下,宝光塔好似一位仪态雍容典雅的儒僧,傲然肃立在天地之间。丽日清风之时,人们站在宝光寺周边的水池或河渠旁,凝视倒映在水波中的塔影,宛如欣赏着一位盛唐的婀娜舞者。雄浑阳刚、豪迈大气、海纳百川、横扫六合、笑傲万物的大唐气概,不经意间全然体现在宝光塔中。
现在,宝光塔已成为中国佛塔建筑的经典。而这经典的形成,是各种艺术与文化因素互动合力的结果,宗教权威的感召力、皇家声望的号召力、吉祥故事的吸引力、古老而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感化力、偶然艺术效果的轰动力⋯⋯在宝光塔的传承之路上一一呈现,由此造就出宝光塔的永恒魅力。
宝光寺文物收藏极为丰富,有“寺中三宝”——舍利子、优昙花、贝叶经,有宋徽宗、唐伯虎、张大千、徐悲鸿等名家大师的手笔1000多件,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宝光寺为千年古刹,在寺藏文物中,佛教文物占了极大比例。其中最为寺僧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被称为寺中“三宝”的舍利子、优昙花和贝叶经了。
01佛陀舍利
释迦涅槃时,出三昧真火,化无量功德身为八万四千舍利。宝光寺以广泽众生为怀,呈舍利塔所供释迦舍利于世,使朝礼者获无量功德并结殊胜解脱法缘。
02贝叶经
清光绪二十八年,宝光寺真修老和尚云游暹罗,谒见国王,国王感其风范,赠贝叶经一部。回国后,真修将经供奉于宝光寺。
03优昙花
新都宝光寺优昙花
梵语为祥瑞花的意思。此花3000年仅开一次,花开时必有转轮圣王出世。宝光寺的优昙花为铜质合金铸造,整株花造型别致、栩栩如生。轻击叶片,竟出优昙钵锣音。这株印度奇花原藏宫中,道光十二年,宝光寺妙胜禅师赴京迎藏,有幸蒙赐此花。
—宝光三塔—
01宝光塔
宝光塔位于宝光寺天王殿后,这座匠心独运、造型奇绝的“东方斜塔”是佛教神秘传说和历史记载的交汇点,它和盘托出了中国古代禅宗丛林“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经典布局。宝光塔的罕见不仅在于千余年来塔身洁净如初,还有久负盛名的“玉笔点银河”的奇妙现象。
02方丈室真身舍利塔
清光绪三十年,宝光寺高僧真修和尚到印度锡兰国楞伽山礼佛,虔诚感动国王,得赐释迦真身舍利9颗。真修归国后,给了宝光寺5颗舍利子,寺僧将2颗舍利安放于水晶球中,罩以铜质镀金小塔。塔基为莲花座,饰以稀世珍宝数枚,塔身刻有龙柱、花卉,额上题“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八字。另3颗置于念佛堂石塔中。
03念佛堂石舍利塔
石舍利塔内有3颗佛祖真身舍利,只能礼拜不能观看,塔身由三块巨石镂空雕刻成形。整个石塔玲珑剔透,塔内精细地雕刻有以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为中心的各式各样人物、花卉和飞禽走兽,六根石上盘以飞龙,造型生动。为清代川西三位著名石工历时三年的杰作,历代主持皆以此作净土宗道场,成为中国石刻艺术史上罕见的珍品。
中国之最罗汉堂
宝光寺罗汉堂是我国现存四大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它以塑像奇巧多姿而扬名天下。罗汉堂为清咸丰年间妙胜和尚募建。全堂结构坚实,布局奇巧。
全殿共塑佛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像共577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工艺精湛绝伦。殿中央供奉高6.6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面对四方。全部塑像乃当时四川雕塑大师黎广修率其门徒历时九年雕镌的传世之作,堪称东方雕塑艺术上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