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慈善报恩--慈善感悟
欢迎您! 个人中心 退出
慈善报恩
慈善的不是钱 是心详细>>
慈善感悟
慈善精神中的慈悲 宽容 价值与意义

一切如来心网:http://www.yqrlxjs.com  时间:2022/3/13 16:48:41 来源:网络  点击量:576




慈善是一种综合的体现,它的内容包含很多,它是一种心量在行为上的显示。

慈善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本意为“人之爱”。我们借用过来,并且赋予它我们的文化内容,使它更加符合我们的民族精神。近代人给慈善下的定义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佛教的慈悲与宽容思想更是仁德与善行的典范。使慈善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更多更广大延伸。

在商业文化和社会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因为生存压力大,很多人在得与失的问题上找不到平衡点,包括对待慈善事业也是一样。慈善在很多情况下被怀疑、污蔑甚至是以怨报德,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推进人心向善呢?

慈善如同栽树,善根结善果。

孔子说:“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如果将善行流于外在因果,希求获得社会或受助方的认同,就难免掺杂功利心,甚至演化成为一种变相交易;或者因为看不到善行的及时回报,而失去动力,难以将善行坚持下去。

行善念与大爱无形,才能走出个人的狭隘世界。由慈悲心出发,不媚俗流,方可坦荡立足于尘世。完整了活着的意义,即可将生命的价值完美诠释。

儒家提倡的仁义、墨子呼吁的兼爱、大乘佛教倡导的慈悲济世精神,这些思想都是铸造慈悲品质不可或缺的基础。

用清净心去慈善,才是长久的。

人类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对生命自身的无知而产生的,即佛教所说的无明。因为不能认清生命的真相,就会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念,由此形成各种恶性需求。许多人一生都在这些错误观念及混乱情绪中奔忙,实在是辛苦!佛教所说的解脱,便是要引导人们走出心灵的误区。

要承认自己的错误观念实在是太难了,抱定“自己就是正确的”这种观念如果不是遇到佛法和圣贤指导,就会一直贯穿于生命中,可能要无始以来不能舍弃。

让慈善枝繁叶茂。

所以所有的问题出现的时候,那肯定是别人的错,还能说得很具体,很理直气壮。并且是自己真的错了,也会找原因宽恕自己。这样的话就很难改正自己,就会失去自我提高的机会。

承认自己是无知的、错误的,需要特别大的勇气,更需要一个能令自己信服的标准来参照。我们既然接触到了智慧文化,这个标准就已经具备了。当我们决心把错误观念一点一点认识清楚,不再加工恶性需求,用以替换成能够带来幸福快乐的好品质,比如理解、接纳、包容、同情和慈悲心。

慈善能让人幸福满足。

经济基础和良好心态正是构成幸福指数的两个重点,其中又以心态更为重要。没有好的心态,即使身家亿万、锦衣玉食,也只能带来一些暂时的满足,无法从中获得长久稳定的幸福。

从佛教来说,对某个行为的评判,关键是看动机,也就是“发心”。就慈善来说,同样存在不同的发心,有些可能是出于慈悲,也有些可能带有功利心,甚至将造势摆在首位。佛教认为,只有以慈悲心来做,才是真正的慈善行为。

因此,慈善的核心是慈悲,慈悲的最高境界是平等地、无任何附加条件地给予别人帮助,感同身受、亲如手足地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和烦恼。唯有把这种大慈大悲的精神融入慈善的行为中,才能真正地利益他人。这样的慈善,才能长长久久。

慈善是雄伟壮观的。

佛教认为,只有以慈悲心来做,才是真正的慈善行为。

我们的心真的很容易麻木。有时候去慈善,就变成一种套路化的例行公事了,慈悲心没有了,慈善的意义就不存在了。

比如我们一开始对疫情的关注,是去感受他们的恐惧和痛苦。现在每天看新闻,慢慢地感觉只是一种数字的变化了,这样的慈悲心是不持久更不是单纯的。

智慧的佛教文化才能让我们了解到,慈善的本质是慈悲。慈是给予快乐,悲是拔除痛苦。真正地看到别人的需求和痛苦,生起予乐拔苦的心,是慈善中很关键的一步,但是这一步却是很容易被忽略。只有常怀“菩萨心肠”,在生活中处处可以修慈悲心,行慈善行。在不断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增强慈悲心,让慈善更加长久。

用菩萨心肠去慈善才能长长久久。

《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颗善的种子。如何让这颗种子形成善念,助推善行呢?关键在于建立对“善”的正确认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行善,应该像水一样,具备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的品德。朱熹总结儒家学说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一个人能约束、克制自己的欲望,才是有德行的表现。

佛教所说的“善”,首先在于善心,然后体现于善行。这些善的心理本身就能给人类带来安定与平和。善行不仅能让自己受益,还能利益大众,建设和谐社会。

作为慈善事业的参与者,必须有济世的悲心并且深信因果。在此基础上,再以规范的制度作为保障。

佛法认为,拥有财富是一种福报。中国文化也讲究“五福临门”,其中就有富贵。那么福报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耕耘福田。耕耘福田就需要去布施、行善,种善因结善果。这种良性循环,会不断的促使我们去慈善别人。

这一切才是慈善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一切如来心精舍@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26879号-1
艺术设计:金刚手艺术工作室 技术支持:众旺互联石家庄网站建设